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

罐頭三線與戰爭文化


罐頭三線與戰爭文化

特約作者/宋幸儒
目前為台大音樂學所碩二學生
喜歡聽各種音樂
因為一次旅行而對沖繩音樂產生興趣 

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,盟軍的跳島戰術以各小島為據點一步一步進攻,也使沖繩變為一線戰場,沖繩戰是太平洋戰爭當中傷亡最多的戰役,日人將此戰爭稱為「鐵雨」或「鐵暴風」,足見其激烈之程度。

  戰後不僅物資缺乏,人心更無所適從,沖繩三線及歌謠就成了人民心靈的寄託。許多三線因為易燃的性質,隨著戰火消逝,但生活總與音樂相伴的沖繩人,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,以補給品的罐頭製成罐頭三線的琴身,以廢木材及電話線製成棹(琴頸)及弦,特別是俘虜收容所中的兵士,百無聊賴之下只能以罐頭三線作為慰藉。

  時至今日,罐頭三線已成為沖繩推廣三線音樂的重要素材,一些中小學或是民間團體皆有教授罐頭三線的做法,此外也推廣到日本本島,近期如東日本大震災支援活動,沖繩即以「鼓勵」為主題,將罐頭三線致贈受災地的兒童,期望能像沖繩戰後的人民一般,藉由音樂重新振作。

  除了推廣活動,不管是那霸市或沖繩市街上,樂器行多少都可見到罐頭三線成品或DIY組合,那霸市的觀光購物聖地──國際通周圍的店家或傳統市場,更可見到路邊攤或小店展售罐頭三線,琴身彩繪成各種鮮豔的模樣,包含沖繩特產苦瓜、或者民俗織品紅型等等,作為土產販售。戰爭年代已過,但罐頭三線今日仍以不同風貌呈現在眾人面前,不管是作為推廣教材或者是旅遊紀念品,慰藉人心的精神跨越時代,仍然傳承下去。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