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

台大合唱團知多少--話匣子打開來無所不談!

台大合唱團知多少--話匣子打開來無所不談!

作者  |  雷翔宇
臺大合唱團
臺大語言所二年級

  台大合唱團創團至今,五十來始終是個百人規模的巨型合唱團,幹部每年都得絞盡腦汁,帶起團內的氣氛、讓團員彼此熟識,還須將公告的訊息傳遞到每位團員手上。除了在每周二、五固定練唱時會有的「中場口頭報告」以外,還有什麼辦法呢?答案就在層層堆疊的字裡行間。

百人交流.紙上談天

  紙本永遠是交誼的好朋友,可以留言談心,也可以塗鴉繪畫。創團以來,不同的時代,有不同的交流平台,例如《團訊》、《旋律》、「留言簿」、「部本」以及畢業團友所發行的《無所不談》。

  《團訊》由前團長田曉真(第六屆,1970畢)首度發行,當時由幹部手寫內容後,再交付人工刻鋼板印刷,發行過程艱難耗時。現今存留下來的《團訊》僅少,大多佚失,正待學長姊提供珍本,還原史料。

  《旋律》是繼《團訓》之後的重要刊物,為前團長陳立偉(第八屆,1970畢)所創立、團史上出刊最久、最多期的刊物,印刷正式、內容豐富,記錄了台大合唱團第八屆至廿九屆的發展。發行之初,每週出版一期,穩定出刊至1979年(十五屆),後來出刊頻率逐年降低,甚至每學期才出刊一次。1992年,最後一期《旋律送舊特刊》出版後,《旋律》停刊。
  

  《旋律》後期的淡出與「留言簿」有關。留言簿顧名思義,純屬留言性質,較少刊載正式資訊,設置不久,《旋律》閒聊的性質即為其取代,僅存較正式、知性的文章。留言簿外觀如一般筆記本,或厚或薄,每屆各有所好。前期多由幹部設計封面後 與空白內頁裝訂,後期則常購買市售現成筆記本;做好或買到後,便放在社辦,供團員盡情揮灑。留言簿的內容五花八門:有人填上自己的課表、有人寫著中午在椰林大道上的巧遇、有人只是路過簽個名……甚至有人當兵回來後第一個跑回來寫「新兵感想」。雖無公告功能,但卻凝聚了團員的向心力。留言簿主要盛行於廿餘屆至卅餘屆,一直到網際網路崛起後、2004年(四十一屆)社辦搬遷時才沒落。

  「部本」始見於三十餘屆,流傳至今,為各聲部負責人的職責,於每次練唱前寫好公告事項,再練唱時給團員傳閱、簽名,達到傳遞資訊的效果。近年來,部本的裝飾及彩繪更上層樓,除了極致精美的插畫,甚至出現立體紙雕造型,各部立德爭奇鬥豔、在部本上下足功夫。

  《旋律》、留言簿雖不復見,文宣部可未因此得閒。今天,文宣部每個月都在社辦張貼生日卡,讓該月的壽星享受大家的留言祝福。團員經過社辦,雖寫不到留言簿,卻能在生日卡上塗鴉,等到了月底,文宣部的成員再將卡片拆下,裝入信封,畫上可愛的插圖,送給生日的團員。

  江山代有人才出,每一代人才都有聊不完的天,若要將所有隻字片語讀過,不知要花上多少時間。由於《旋律》規模較大,目前資料也較為豐富精彩,接下來,我們來深談這份刊物。

任你再痴呆健忘,「旋律」終會唱起來

  《旋律》創刊之初,雖大膽地每周出刊,終究不敵大環境的變遷,日漸走上停刊的結局。停刊後,《旋律》暫時封存在學長姊的記憶中,沒有人整理,也沒有人延續。直到2004年,台大校友合唱團正式成立,校友團的幹部望著過去四十年留下的史料,驚覺百廢待舉,才開始了《旋律》的復甦。在眾幹部一心的決議下,《旋律》順利復刊,團員方新疇(第五屆,1971畢)在眾人的簇擁下成為復刊後的第一任總編輯。此時的《旋律》順應時代潮流,不再是以往的紙本週刊,改以電子版的形式發行月刊,一直持續到2006年後才漸漸停滯。
  
  《旋律》內記載的內容包羅萬象,舉凡公告事項、幹部叮嚀、音樂會後記、練唱心得、樂曲解說、團務建議、心情絮語等等,都曾出沒在《旋律》的篇幅之中。而復刊後的電子版《旋律》,因為添上了一層團友重聚的色彩,更增加了藝文剪報、健康資訊、團友生活花絮等精彩內容,《旋律》也多了一項團友交流資訊的功能。

畢了業也要無所不談

  團員喜歡談天,畢業團友當然也愛話家常,《無所不談》正是旅美畢業團友的「團訊」兼通訊錄。1979年,在《旋律》創辦人陳立偉號召之下,《無所不談》順利於在美國創刊,往後年度出刊,直到2008年,中間除了有兩年中斷未發行,已累積發行達廿八本。

  《無所不談》的編輯者每年更換,從當屆的畢業生找一名代表,每年年底募集團友(當年的)個人近況資料,舉凡心情囈語、學業或事業成就、家庭近況,都「無所不談」,還可附上生活照片,供團員交流分享。《無所不談》的編輯者在蒐集到團友郵寄來的資料後,將之排版、送印並裝幀,再一一寄發給有投稿的團友,編輯工程十分浩大。後來網路發達,與《旋律》類似,後幾期的《無所不談》由電子檔取代了紙本。此外,在團友陳文鈺(廿七屆,1991畢)的建議下,後期的《無所不談》加入了在台團友的資訊。

  《無所不談》聯繫了跨越年齡層的畢業團友,實屬珍貴的歷史資料,不僅聯繫著旅美團友彼此的情感、也記錄著許多團友初入社會時奮鬥打拚的青春故事,惟需要聯絡的人愈來愈多、編輯工作日益困難且沉重,因此在2008年,《無所不談》吹熄燈號,走入歷史。

今人的感恩與反思

  歲月匆匆,時光悠悠,感謝那些我們曾擁有過的美好記憶,也感謝乘載著它們的書頁紙張,有了這樣實體的物件將團員聚在一起,我們的足跡才得以刻印流傳。只是,身處發達的網路時代,或許我們還可以反思:過往的印記,不論風化多少,至少流傳了下來;現在存於虛擬網路空間的,再過五十年,又有多少留得住呢?


【上下圖】為近兩年來令人津津樂道的部本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