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張沄真
臺大土木系二年級
現任臺大交響樂團團長
周文中的音樂創作,流露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人氣息,經常以中國古詩詞與古調作為主題,更融合東西方音樂理論和技巧,進一步開創出獨特的風格。
早期作品 ( 如管弦樂曲《山水》),以較單純的五聲音階作為基底,鋪展出一幅幅空間感十足的山水畫;近年來,周老師發展出特有的一套創作概念,即為以《易經》作為基礎的可變調式 ( 如室內樂組曲《絲竹蒼松》)。在這樣創作概念下所寫出的樂曲陰陽交鋒、流轉不斷,令聽者不斷感受到音樂的衝突與矛盾。
此外,周老師的作品架構與線條表現,在在展現出東方特有的美學與比例觀念:不同於西方多以奏鳴曲式作為樂曲分段的方式,周老師的作品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的架構,類似說唱藝術中的「段子」;而在音樂張力的處理手法上,也和西方有所不同:西方音樂常常以音的音量及密集度來製造張力,周老師的音樂張力卻來自於廣大的空間感。
最為特別的一點,是老師對於主題一再的化繁為簡、化簡為繁,在不同維度之間不斷旋繞,就像八卦的流轉或是萬花筒的變化,乍聽之下沒有目的地,卻在不知不覺中帶著聽眾走了很遠的路,營造出一種時間上的永恆性。如此精準的拿捏空間與時間的藝術,無怪乎周文中被譽為是「音樂書法家」!
周文中/《谷應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